新闻资讯
NEWS

学会给自己降噪

发布时间:

2022-12-29 17:10


  现代通信奠基人克劳德·香农,曾为解释信号扰动的原理,在麻省理工学院一间混响室里做了个试验。他首先播放一段刺耳嘈杂的音频,听得在场学者忍不住捂紧耳朵。但随着克劳德调低干扰电流的强度,学者们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。直到电流强度归零,大家才听出来,噪声中竟藏着一段旋律优美的钢琴曲。克劳德在《通信理论》中写道:“任何信息都不会消失,只会因噪声干扰,变得微弱而不可闻。”同样,当我们将太多喧嚣掺杂进生活,就听不见真正有价值的声音。学会给自己降噪,我们才能沉下心来,修炼出强大的自己。

 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:你在忙工作,朋友在聊八卦,听着听着你就加入了他们;本想早上看书,突然听到微信提示音,再放下手机已是午饭时间;计划两个小时完成的工作,被各种琐事频频打断,愣是拖了整个周末……层出不穷的插曲,没有丰富我们的生活,反而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。《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》显示,当代人连续专注的平均时长,只有短短8秒。面对愈加繁多的诱惑和纷扰,一个人心无所定,结果只能是越奔波、越迷茫。英国作家格勒汉姆成名后,一心渴望融入上流社会。他买下六百平方英尺的豪宅,隔三岔五邀请并不熟识的精英名流,举行通宵达旦的舞会。置身迎来往送的热闹场,眼前是灯红酒绿,耳边是笙歌鼎沸。如此的确合乎世俗眼中的成功形象,但格勒汉姆却在无休止的喧嚣中,逐渐感到心力交瘁。总有访客按响门铃,总有电话喊他赴宴,总有朋友在客厅跳舞……他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深度思考,还因作息紊乱,一度患上抑郁。直到一次旅行,他置身辽阔的田野,四周万籁俱寂,久违的舒缓感涌上心头。旅程归来,他谢绝所有拜访,推掉所有邀约,还清理掉家中的奢侈品和音响设备。格勒汉姆后来在TED演讲时说:“当我听不见欲望发出的声音,我的灵魂才重回正轨。”世间的喧嚣,虽然满足暂时的欲望和虚荣,却让生活在一片嘈杂中涣散失真。正如马德在《最强大的时间》中所写:真正的境界,是内心的宁静感。静到名利不扰,尘世不扰,己心不扰。浅水喧腾,净水流深。平庸的人追逐喧嚣,优秀的人选择将生活调成静音模式。

  知乎上有个提问:成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?有个高赞回答,只说了三个字——屏蔽力。年轻时,我们认为热闹是必需品,总是秒回每一条消息,不愿错过每一次聚会。直到经历多了,才懂得把心关上,屏蔽世间的嘈杂,专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。歌德放弃夜夜笙歌的贵族生活,在无人问津的老宅研读艰涩的文稿,才有后来闪耀欧洲半个世纪的哲学之光;梭罗远离人声鼎沸的纽约,在幽深僻静的湖边自耕自食,最终写出令世界赞叹的《瓦尔登湖》;而火遍全网的小说《长安的荔枝》,更是作家马伯庸在断网的11天里完成的。水静极则形象明,心静极则智慧生。真正聪明的人,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扰,不为琐碎的人事所烦,安守自己的生活。作家吴军的每条微博动态,都只显示过“来自weibo.com”。这意味着,吴军从来不用手机进行微博文本的编辑。在他看来,手机频繁推送的消息,最容易让人在工作时分心。因此他只在中午和晚上,各留出15分钟查看信息,其余时间就把手机断网并塞进抽屉。他在《浪潮之巅》中,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:每天提前半小时赶到公司,趁着公司没人,打开电脑写上500字的稿子;从来不和别人一起上下班,这样就能独自在路上听书或者记单词;日常社交的饭局能拒就拒,宁愿将喝酒吹牛的时间,用来啃一本难懂的书。凭借闹中取静的生活方式,吴军不仅一路成长为腾讯的副总裁,还在7年内写出13本畅销书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句话:“真正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,是取得杰出成就的关键,这个过程,往往需要安静,彻底的安静。”热闹是转瞬即逝的喧哗,一个人静静沉淀,才是成长的本质。在这个遍地声响的时代,内心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。

  吴晓波有位朋友,每晚8点会在社交平台上发“晚安”。面对他的困惑,朋友解释:“我并非这么早睡,而是提醒别人,8点后是我自己的时间,无论有什么事,都不要来打扰我。”篮球运动员易建联也曾告诉记者,想要不被网上的声音所影响,最好的办法是少上网。每个人抵御干扰的能力是有限的,给自己降噪的最好方式,是主动远离噪声源。作家斯蒂芬年轻时,常常步行半小时,到后山一处空地看书。有人不解,花一个小时在往返路上,为何不留在家里看更多的书。而在斯蒂芬看来,待在家里可以节省通勤时间,却要花费更多精力,去处理来自电视、电脑还有朋友们的干扰。后来参加工作,他依然保持这种习惯。每当到了预定写作的时间,哪怕滂沱大雨,他也要离开公寓,前往公司的阅览室。简陋的阅览室没有半点声响,所有工作和社交上的事,也被隔绝在高墙之外。在这种环境里,斯蒂芬内心平静如湖,文思也不受窒碍,流水般倾泻笔端。他在出版畅销书《微习惯》后说:“我从不自认是个自律的人,我只是创造一个枯燥乏味的时空,让我只能做我该做的事情。”物理学中有个“熵增效应”。意思是说,世界万物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,永远会朝更加无序嘈杂的方向发展。面对熵增的世界,与其追求心远地自偏的境界,不如给自己腾出遗世独立的空间。无意义的饭局,要懂得拒绝;外界纷扰的信息,要学会屏蔽。当你的专注有深度,你的人生才能有高度。

相关新闻